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1:53 点击次数:122
文 | 影中纪实
编辑 | 影中纪实
——·前言·——
1920年4月24日,圣雷莫会议决定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交给英国。该协议正式确认巴勒斯坦将成为犹太民族的家园,这一决定被犹太人视为外交上的巨大胜利。
展开剩余88%——·赫伯特·路易·塞缪尔·——
1917年11月2日,贝尔福宣言首次提出了将巴勒斯坦作为犹太家园的理念。实际上,委任统治文件的意义远超贝尔福宣言。后者仅是一项政策声明,随时可能被后来的英国政府忽视,而委任统治则是一项由国际联盟授权的正式任务,它不仅包括了贝尔福宣言的内容,还将其提升为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条约。紧接着,英国撤销了原先的军事政府,改由民事政府管理巴勒斯坦。赫伯特·路易·塞缪尔爵士被任命为巴勒斯坦的高级专员。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英国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,塞缪尔在政界的声誉显赫,他被视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。许多人将他视为新一代的弥赛亚,寄望他带领犹太民族回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家园——飘扬着英国国旗的巴勒斯坦。
然而,随着犹太移民的持续涌入和土地购买的步伐加快,阿拉伯人对这一变化的愤怒情绪日益积聚。1921年5月1日,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流血冲突再次爆发。冲突最先发生在雅法,这是犹太移民的主要聚集地,也是两族摩擦最频繁的地区。骚乱迅速蔓延至拉姆勒和穆斯林圣地纳维撒勒,并沿海岸线向南北扩展。结果,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伤亡:47名犹太人和48名阿拉伯人丧命,其中大部分是由英国警察造成的;另有146名犹太人和73名阿拉伯人受伤。尽管阿拉伯人是冲突的发起方,赫伯特·塞缪尔准确地认识到,犹太移民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。于是,他颁布了对犹太移民的临时禁令。尽管面临暴力骚乱和英国政府的限制,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依然克服重重困难,继续积极推动犹太社会的建设。
——·巴勒斯坦基金会的意义·——
在伦敦,犹太复国主义者召开会议,决定成立巴勒斯坦基金会(Keren HaYesod)。该基金会与1901年成立的民族基金会(Keren HaKayemet)相辅相成。前者主要负责资助土地的购买,而后者则专注于农业定居点的建设。1921年,巴勒斯坦基金会在耶泽里尔建立了10个新的犹太定居点,面积达175,000多英亩,其中包括纳哈拉定居点。纳哈拉是第一个莫沙夫(Moshav),即由小土地所有者组成的定居点。同时,犹太商人平哈斯·鲁森伯格也获得了在巴勒斯坦发电的特许权。鲁森伯格原是来自俄国的一名犹太人,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他移居巴勒斯坦,计划开发约旦河和雅姆克河的水力资源,为巴勒斯坦提供电力。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他在特拉维夫、海法和太巴列建立了多个发电站,为巴勒斯坦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1922年7月1日,为了安抚阿拉伯人的情绪,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政策声明,即广为人知的“丘吉尔白皮书”。白皮书将外约旦划出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区,使得犹太家园的范围仅限于约旦河以西。同时,它明确拒绝提出建立一个犹太人占多数的国家,并对犹太移民的数量进行了限制,表示只能在巴勒斯坦的“经济吸收能力”范围内接纳移民。尽管如此,由于波兰的反犹情绪愈演愈烈,那里的政府实施了类似抢劫的收入税政策,主要针对犹太商人;同时,美国也关闭了对犹太移民的入境大门,这使得巴勒斯坦成为波兰犹太人移民的首选目的地。自1924年至1926年,约有63,000名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。
这些新移民与前期的犹太复国主义先锋不同,他们大多是普通的城市居民,更倾向于城市生活,而不愿意像早期的阿利亚移民一样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。约80%的新移民选择定居在特拉维夫等城市,带动了前所未有的建筑热潮,房屋以惊人的速度被建造出来,但缺乏长远规划。特拉维夫的扩张速度极快,从1924年中到1925年年中,人口从21,500人增加到40,000人,几乎翻了一番。而在巴勒斯坦北部,海法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区哈达哈卡莫(Hadar HaCarmel),耶路撒冷则新增了贝特哈克莱(Beit HaKerem)和里哈维亚(Rehavia)两个新区。
然而,1926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巴勒斯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阻碍。波兰出台的新货币政策限制了资金的外流,导致该国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数量大幅下降。
——·巴勒斯坦与犹太人的关系·——
从1926年到1927年,巴勒斯坦的新移民数量急剧下降,从近14,000人降至3,034人,1928年降至2,178人。这一变化导致了公寓积压,建筑行业几近崩溃,失业人数激增。此时,犹太工会希斯他助成为了巴勒斯坦最大的雇主,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援助。到了1929年,犹太移民数量再次回升,达到5,249人,表明巴勒斯坦逐步走出了经济困境。
1929年,苏黎世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成立了犹太代办处,由魏茨曼领导。代办处设立的消息引发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应,他们认为这是犹太国建国进程中的又一步。紧接着,围绕哭墙(Wailing Wall)是否需要设置隔离墙的争议点燃了两族之间的暴力冲突。1929年8月23日,冲突从耶路撒冷爆发,迅速蔓延至希伯伦和萨法德等地区,并波及多个犹太定居点。在为期一周的暴乱中,133名犹太人和6名阿拉伯人死亡,339人受伤。英国警方也介入其中,共杀死110人,打伤232人。英国政府随即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,查明冲突的直接原因。
1930年3月31日,调查委员会发布了报告,认为阿拉伯人发动骚乱是出于对犹太移民逐步控制巴勒斯坦的恐惧,而深层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的经济生存问题。另一个委员会,由约翰·霍普—辛普森爵士领导,认为犹太移民对阿拉伯人农业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。
——·西德尼·韦布的白皮书·——
在对土地占有状况的调查后,霍普-辛普森爵士于1930年10月20日发布了详细的报告,指出任何新增的犹太移民将不可避免地危害到阿拉伯人的利益。报告称该地区的农业空间已经非常有限。基于此,英国殖民大臣西德尼·韦布于1930年底发布了新白皮书,宣布将对犹太移民实施更为严厉的限制,并且设立了新的土地购买障碍。此举引发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强烈抗议,他们认为该白皮书的立场不准确,否认了移民带给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生活水平提升的事实。
发布于:天津市